最簡單的聲學就是聲音的產生和傳播,這也是聲學研究的基礎。
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,它可在氣體、液體和固體中傳播,但真空不能傳聲。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也是不同的,一般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快,液體次之,在氣體中傳播得最慢。并且,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還與氣體的溫度和壓強有關。
聲音(sound)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。是通過介質(空氣或固體、液體)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。最初發出振動(震動)的物體叫聲源。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(震動)傳播。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。
聲音作為一種波,頻率在20 Hz~20 kHz之間的聲音是可以被人耳識別的。
特點:
有規律的悅耳聲音叫樂音,沒有規律的刺耳聲音叫噪音。響度、音調和音色是決定樂音特征的三個因素。
響度。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。聲音的響度大小一般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,振動幅度越大,響度越大。分貝(dB)則長用來表示聲音的強弱。
音調。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、低稱為音調。聲音的音調高低一般與發生體振動快慢有關,物體振動頻率越大,音調就越高。
音色。音色又叫音品,它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。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,其音色是不同的,因此我們才能分辨不同人講話的聲音、不同樂器演奏的聲音等。
另外,有許多聲音是正常人的耳朵聽不到的。因為聲波的頻率范圍很寬,由10 Hz到10 Hz,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。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,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,在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稱為可聞聲。
轉載聲明:
該文章轉載于網絡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,或有其他諸如版權、肖像權、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,并非本網故意為之,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。